陳英傑[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陳英傑[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陳英傑,1975年9月生,河北清河人。2004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任教於暨南大學中文系。2008年9月至今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2004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任教於暨南大學中文系。2008年9月至今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職務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員、中國文字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

古文字學。

主要貢獻

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1項。主持各類教改項目3項。

專著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線裝書局2008年10月。

《文字與文獻研究叢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

代表論文

金文中“叚”字及其相關文例的討論,《中國文字》新30期,2005年11月

張振林先生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和對金文研究的兩大貢獻,《中國文字》新32期,2006年12月

談金文中、召、卲、邵等字的意義,《中國文字研究》第9輯,2007年12月

金文中“君”字之意義及相關問題探析,《中國文字》新33期,2007年12月

豳公盨銘文再考,《語言科學》2008年第1期

談金文中“辟”字的意義,《中國文字學報》第2輯,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

商代金文文例研究,《中國文字研究》2008年第2輯

兩周金文“器主曰”開篇銘辭研究,《華夏考古》2009年第3期

關於倉頡整理、統一文字說的重新檢討――談由於文獻誤讀而形成的一個學術觀點,《中國文字研究》第13輯,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

金文字際關係辨正五則,《語言科學》2010年第5期

談金文中一種長期被誤釋的象形“甗”字――兼論“鬲”、“甗”的形體結構,《簡帛》第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獲獎記錄

1.專著《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年)

2.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三等獎

3.文學院2010年度教學雙推進工作三等獎(2011年)。

陳姓名人盤點(一)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宗彥
陳宗選
陳揚光
陳燕石
陳宗良
陳自勵
陳子群
陳延清
陳湘粦
陳卓欽
陳鑄亮
陳祝安
陳亞洲
陳重陽
陳重泰
陳仲全
陳仲昆
陳忠澤
陳忠元
陳亞新
陳先謀
陳中堯
陳中林
陳喜昌
陳志源
陳亞陵
陳訓培
陳志奇
陳熙浩
陳志洪
陳文立
陳政國
陳正宗
陳正宇
陳正信
陳正秋
陳正美
陳正坤
陳振賢
陳學源
陳偉鈞
陳學千
陳振豪
陳學留
陳榛妹
陳禎培
陳錫齡
陳真光
陳貞發
陳兆英
陳兆喜
陳學光
陳昭憲
陳昭明
陳占海
陳學潮
陳在欽
陳玄香
陳再紳
陳旭南
陳韻倩
陳運華
陳允生
陳雲傑
陳雲集
陳悅泰
陳岳聲
陳願柱
陳錫亮
陳遠全
陳祖驥
陳元坤
陳元桓
陳裕容
陳玉心
陳星若
陳文綱
陳玉茹
陳鑫昌
陳玉基
陳新武
陳新萬
陳玉凡
陳雨恩
陳宇先
陳余元
陳余英
陳犧光
陳幼韓
陳有剛
陳有芳
陳詠恩
陳永萱
陳永文
陳永壽
陳文放
陳永森
陳永榮
陳永密
陳文樣
陳孝華
陳宗兆
陳筱賢
陳英瓊
陳文鵬
陳煒宗
陳應祥
陳應樞
陳應書
陳應祺
陳應芳
陳銀寶
陳蔭祥
陳益填
陳益鄰
陳奕權
陳奕慶
陳亦清
陳祥賢
陳貽諒
陳貽安
陳一山
陳一達
陳業釗
陳祥全
陳耀庭
陳耀然
陳耀煌
陳湘興
陳揚榮
陳學智
陳在康
陳陽進
陳振文
陳延昌
陳文森
陳振斌
陳宗堯
陳雪娟
陳蘊博
陳遠蔭
陳祖貴
陳子才
陳玉祥
陳忠新
陳向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
陳文有
陳孝國
陳玉海
陳予群
陳永生[畫家]
陳耀文
陳振華
陳亞偉
陳兆能
陳興安
陳心昭
陳宗舜
陳永安
陳小君
陳英華
陳錫文
陳志新
陳志強[作家]
陳志華[鳳凰網副總裁]
陳之泉
陳文杰
陳學詩
陳祖范
陳旭暉
陳文彬
陳新明
陳維賢
陳永康[作家]
陳永光
陳宗
陳子廉
陳竹生
陳忠南
陳智慧
陳振聲
陳真然
陳增貴
陳遠材
陳玉書
陳玉梅
陳玉華
陳永昌
陳文龍
陳文貴
陳亞民
陳學俊
陳醒泰
陳纘修
陳錫銘
陳錫連
陳錫康
陳英傑
陳義龍
陳新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